新闻是有分量的

永发平台网站(5)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但是,除了策兰对这位思想家关于诗歌的起源的思考所感到的同情外,海德格尔在词语和意义的创造方面独一无二的特征,似乎也引发了这种特定的模仿行为。策兰自己在诗歌、散文和书信中对文字游戏和生造词语的喜好是很明显的,但是,只有在这些笔记中,某些措辞听起来似乎就是从海德格尔那里来的。

在策兰的笔记中,那些完整的句子,同样也有可能很轻易地被误认为是海德格尔自己的话。这其中,有“诗人栖居在他的词语中”(DM 115)这样的论断;又有俄国阿克梅派诗人“把语言带向了存在”(DM 112)这样的观察;还有“我们要努力,从各个方面,让自己进入到无言的、没有回音的状态”(DM 66)这样的口吻。

还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的变体,还出现在了其他笔记中——明白无误地使用了海德格尔的言辞。在这里,策兰提到了“人性意义上的诗歌,冒险地思考着的极端思想”( DM 62 )。策兰称,某种抽象的东西,比如一首诗,“思考某种思想”。这样的创造,模仿了海德格尔常用的做法,即让一个不及物动词后面接直接宾语,由此变成及物动词,并且改变了人们已经接受的语义上的用法。比如,这位思想家曾在《歧路》中写下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可以在其中更清楚地思考(denken)里尔克的诗歌的视野。"(G5:277)

策兰说,某种方式的思考,仅仅是诗歌可以选择的道路之一。在随后的一句话中,策兰在指出诗歌的其他可能性的时候,运用了一个更加海德格尔式的术语:“其他的,从无根据的地方来,又回到无根据的地方去;对它们来说,故乡就是深渊:它们的语言正在途中。"(DM 62)在这段话中,有个三个明显的海德格尔式的术语:“深渊(Abgrund)”“无根据(das Bodenlose) ”、还有德语名词“在途中(das Unterwegssein)”。策兰在不莱梅演讲中已经引用过“在途中”这个词,而且还把它用作了他最近的著作《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的标题。这本书出版于1959年11月。在另一条记录中,他列出了海德格尔的四个基本概念,并加上了问号,但是没有任何的评论。这很可能不是随意的联想。这条笔记是这样的:“?本质基础(Wesensgrund) /?深渊(Abgrund) /?源始的根基(Urgrund) /?无根基(Ungrund。”(DM 89)

他对海德格尔的言辞的模仿和借鉴,还有一个相关例子,发生在不同的批注中。在这些批注中,他在语言上,向着他已经熟悉的这位思想家的著作靠近了。这涉及到动词stehen(站立)的不同寻常的用法。对海德格尔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词语。策兰的一条笔记沿袭了海德格尔的习惯,用一个熟悉的词来造成一个不那么熟悉或者完全陌生的词,然后赋予它新的意义。在“stehen”这个词的原形上进行试验后,他总结说:“对象=对立之物(Gegenstände = das Entgegenstehende ,DM 212)。”他从表示“对象”的德语词“Gegenstände ”——其字面意义为“对立”——提取了从“stand”演变而来的词根,并且用等号来让它与另一个表示“对立之物”的词成为同义词,尽管在语义上,它与物品没有任何关系。他的意图何在,还需要解释,但是,他用这两个似乎没什么关系的词语来造成一个同义词,这种做法似乎完全复制了海德格尔在《演讲与论文集》中同样用这两个词来造词的做法。在那本书里,他让它们成为了同义词。④在关于“stehen”这一概念的笔记中,这只是几十例类似的文字游戏中的一个。所有这些例子都是与诗歌的本质有关的。

尽管我们不能够确定地证明,大多数关于“stehen”的文字游戏,似乎都集中在海德格尔的《歧路》里的《艺术作品的起源》这篇文章的一段文字的言辞上。在1953年阅读它时,策兰就在关于“艺术作品的绝对自立”( das reine Insichstehen des Werkes, G 5 ;25)的这段文字下面加上了下划线,又在文字后面加上了斜线。或许,甚至是在当时,而且,在他于1959-1960年间写作《子午线》演讲的主要观点的笔记以前,他不再承认艺术作品的存在是自在的和自为的这种唯我论的观点。相反,他运用海德格尔的修辞来颠倒了这一观点。他曾在很多的笔记中重复和不断地变换着如下一种陈述:诗歌“自立于时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