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从“外国专家认为”到“中国专家说” 重庆轨道交通走出了全链条中国化之路(2)

2019-03-14 04:29栏目:滚动
TAG:

    他说,作为城市大动脉的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是首要条件,除了有白天为市民服务的司乘人员、站务人员外,还有一群夜间对轨行区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维修的作业人员。

    “轨道交通的维护维修只能是在夜里,工人们的工作地点不是5米以上的露天户外高架及桥梁,就是地下几十米的隧道。说心里话,冬天的户外夜间作业是最难熬的。重庆的冬天深夜很湿冷,长期户外夜间作业,不少同事因此引起关节不适,而且风雨无阻,任务必须完成。”

    今年全国两会上,张杰建议将轨道交通夜间户外作业纳入特殊工种,进一步保障作业,适当提前退休时间。

    轨道人的创新

    花2000元解决了轨道多年的难题

    目前,重庆已形成运维管理、工程施工、车辆和系统设备供应等完整的单轨交通产业链条,已建成全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产业基地,与日立、庞巴迪并列,位居全球单轨交通车辆制造企业前三。

    在成为“前三”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有一群像张杰一样勇于创新创造的轨道人。

    去年,张杰又和同事们研发了一项专利,大大提高了轨道交通单轨道岔的检修效率,保障了运行安全。

    张杰说,轨道和列车毕竟是机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往往大问题很好找到容易解决,但小问题却很难及时察觉并快速找到发生问题的地方。

    去年,张杰带头研发了一款单轨道岔过程控制监控装置,能准确地收集道岔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通过数据就能精准定位到问题发生的时间和位置。

    张杰说,道岔一旦故障,就会造成列车停运,系统会第一时间通知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经处理,能有效减少列车停运的时间,最大限度节省乘客的等待时间。通过道岔过程控制监控装备,就能很快提取出运行数据,找到问题所在。

    而同时,在每晚的夜间维护时,工作人员也要对装置中的数据进行提取,研判整天的运行情况,从中发现日常观察不到的隐患。

    张杰说,就像家中埋在墙里的电线一样,通常是不会发现有什么问题的,但有了这个装置,就能随时掌控轨道运行中的电气问题,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这个设备解决了重庆轨道交通多年的难题,但事实上这样一个装置成本只花了2000元左右。”张杰说,今年开始道岔过程控制监控装置已经在部分道岔试点使用,下一步将在所有的道岔上使用,大大提高轨道交通的故障处理效率。

    全国两会提建议

    希望尽快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法》

    张杰的微信头像是一辆正在行驶中的轨道3号线列车,轨道交通已经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今年全国两会上,张杰还带了另一份有关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将《城市轨道交通法》列入立法计划。

    “去年,我做了一些调研,德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都出台有城市轨道交通专门的法律法规,其中,德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最详细。”张杰说,这些国家立法的目的,主要是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设施建设及车辆建造与维护,以及运营设备与企业人员的具体管理,同时将轨道运输的运营秩序、旅客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

    “我还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对于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领域,均出台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却是欠缺的。”

    张杰补充道,国内众多城市当中,只有轨道交通建成运营的城市发布了相关规定,包括重庆在内。但因各地认识和要求不同,其相关规定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城市针对建设运营,有的城市针对工程质量,有的针对安全生产,还有的针对突发事件处理等等。“然而对于轨道交通的规范管理,国内各城市间存在处理方式各异、管理范围不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