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再谨慎也不为过

2019-04-24 05:53栏目:新闻
TAG:

巴黎圣母院不幸遭遇祝融之灾,竟意外将万里之外的北京故宫送上了微博热搜榜。一时间,“故宫的消防措施”成了贴在这个600岁网红身上的又一个闪亮标签。

在巴黎圣母院尖塔被焚毁的同时,人们不禁好奇,像故宫这样一座规模如此宏大的历史建筑,如何能够做到数十年防火零失误。

“消防安全是故宫的命根子。”刚刚卸任的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曾不止一次这样说。

经历600年沧桑的紫禁城,是全世界现存最大的木质宫殿式建筑群。由于建筑都是木质结构,抵御火灾能力极低,一道闪电,一个烟头,就能使故宫的瑰宝毁于一旦。因此,历代“故宫人”一直坚持把防火作为首要的责任、第一位的任务,当作一切工作的“底线”。

“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是故宫自明清时代起就有的防火传统。到现在,故宫形成了极为严格的防火制度,包括宫内不能见明火、设立强大的消防安全网、配备消防尖兵、实行网格化管理、警情联动实施消防演练等。

故宫距今最近的一次火灾发生在1987年8月,景阳宫因雷击起火,大火延烧了3个小时,屋顶被毁。此后,故宫每个宫殿顶部都安装了防雷击设施。目前故宫95%的宫殿已经被避雷针覆盖。

记者了解到,为了守护这座庞大古建筑远离火灾的“致命性打击”,有关部门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故宫内的消防设施非常完备,故宫自行搭建的高压供水管网,保证消防管道内随时有水,打开随时能用。故宫共有73个市政消防栓、94个高压消防栓,4866具灭火器具,宫中共有308个大大小小的水缸,每个大缸可容纳近3000升水。此外,故宫还有自己的发电设备,北京市消防总队故宫特勤消防中队每天两组4个人轮流巡视排查隐患。最重要的是,针对故宫的灭火方案就有55个,遇有火情根本不用临时开会讨论。

“大火燃烧后的灰烬,弥漫在空气里,徐徐落在巴黎人的手心。”巴黎圣母院大火后,故宫博物院信息资料部庄颖在微信朋友圈发的这句话,是她当天读到的“最让人心碎”的话,“想象这一幕,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一失万无,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她说。而对“故宫的消防措施”冲上热搜榜,庄颖也并不意外。

红墙内待久了,人们对待防火这件事可以说是异常严谨、较真甚至“偏执”,几乎已经深入宫中工作的每个细枝末节。

故宫博物院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有一半时间都用于防火培训。先是摆事实——故宫是木结构建筑,紧接着讲明清历史上几次重大火灾,包括明永乐年间故宫三大殿失火,清嘉靖年间因太监燃放烟火和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以及光绪大婚前的那场大火。最后是讲道理———木结构的火灾很难扑灭,一烧就一大片,故宫就没了。

防火培训的重点,是教导如何安全用电。从进宫第一天起,庄颖就开始对所有和电有关的东西保持高度敏感,办公室除了电脑和空调,任何大功率、发热高的电器都是绝对禁止的。所以没有烧水壶、没有饮水机,喝水需要拎着暖瓶去开水房。每天下班时,“三级断电”制度也是每个故宫人必做的功课,先检查桌上的电源是不是已经关闭,然后关掉办公室内外闸箱里的闸,最后,这片区域的总电闸也会被专门负责的人员拉下。

很长一段时间,庄颖的防火意识甚至有点偏执。离开家的时候,她一定要看看家里的插座开关是否关掉,选择家用插座的时候,还会特别挑剔里面的铜线纯度是否够高。

紫禁城里晚上不能用电,也就意味着,故宫的工作人员下班后必须及时离开这片古建筑群。如果需要加班则必须打申请,并且要说明加班原因以及加班地点和时间,这样才能要到临时用电。到了约定的加班完结时间,办公室的电就会被立马断掉,一刻也不差。

除了防火,故宫里还有另一项严格的规矩——防盗。每个部门最后一个下班的人,要先锁上办公室房门,然后是小院的院门、宫门,再往外,还有那个宫区的大门。就这么一道道现代的、古代的,有名的、无名的门锁下来,最后再把钥匙交到钥匙房,才能放心离开故宫。

宫禁森严,在外人看来,这一切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在庄颖看来,如果你在紫禁城内工作上一段时间,听听那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各种天灾人祸,就知道为了保住这座独一无二的珍贵宫城,对待它再谨慎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