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九州棋牌游戏(2)

2019-05-01 10:34栏目:新闻

此刻,古朴沧桑连成一片的石头厝,就像一座座色彩斑斓的古城堡,更像一幅幅厚重典雅的油画。同事想了一句广告语,得到了支书的点赞:“平潭岛——中国东部的圣托里尼!”身旁的薛姐指着远处角落里的房屋和我说那里是她家以前的房子,薛姐是村子里的文书,本地人,用小红老师的话说“这姑娘太酷了”:短发配着从不摘下的墨镜,清瘦黝黑身着白衬衣黑牛仔,个子不高,两手背后只握一瓶水。“我在外工作过几年,现在回来了,算是建设家乡吧。”薛姐笑着说,“今天见到你们的大队伍,这么多老师学生,我们都很惊喜好奇,觉得很好玩哪!”

王小红老师和学生与渔民交谈

“虽然我生活在海边,但见到这样的石头房还是第一回,感觉很神奇”“这里离我广东的家并不远,很多地方包括气候饮食都并不陌生,唯这片石头房子很有意思”“刚开始还好奇屋顶瓦片上为何尽是碎石,问了居民得知压瓦石是防止大风吹走瓦片,密密匝匝中可见智慧”“村里建筑建成时间和翻修状况不尽相同,于是有不同的建筑做法,比如窗户和山墙的做法”不到一天的走访观察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

沧海桑田,历经百年的石屋为何会如此牢固呢?村里的人告诉我们,大部分石头厝修建于清朝以前,经过渔民多次改造而成。汉代以前的草寮和渔寮缺乏防风沙的能力,唐宋时期发展为平房排屋,清代中叶以后出现了四扇厝、竹篙厝、官式大厝,层数也逐渐增高。搭建的技巧是有面取面,无面取凸,将石头上下左右呈齿状搭接起来,中间以碎石填充,呈整体性。故而年代久远却固若金汤,可抵挡海岛上频繁的台风和海潮。

在我们考察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些房屋的墙角处预留着很多锯齿状的条石,这深深地吸引了赶来看望下乡学生的吕品晶副院长的驻足。村支书告诉我们这叫虎齿墙,俗称“留码头”,是平潭石头厝的特色,在全国极为罕见,透露着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在过去,多数的渔民经济条件不好,在建房过程中常常遇到资金不足的情况,于是,他们只能先盖左房和大厅,为了便于以后与新建房衔接,他们便在墙上预留虎齿。这生动地反映了当地渔民的文化,渔民们形象地将虎齿比作码头,码头让有需要的船只可以靠进来,那虎齿便让房子有条件时能够靠过来。我不禁感叹,这是怎样的生存智慧!这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无不渗透着当地居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

纸笔尺仪、观访闻书皆是学问

学生在测绘

随行这几天,正赶上同学们为期3天的古村落调研与测绘课程,在我一个外行人的想象中,测绘的过程大概是枯燥乏味且繁杂漫长的。画面大概就是一群人带着帽子,顶着烈日,对着建筑物或街道,抬头皱眉观测,低头咬唇思索,举手丈量距离,落笔力求精细。

跟随老师同学们一同走进这里的街道,又入街道上的房屋,再见房屋里的人,我才渐渐领会了其中的乐趣与意义。

“我们的课程不仅包括古村落测绘图、古民居测绘图、绘画、速写,更强调作品建立在对在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社会民俗和地域独特文化地理特征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进而鼓励同学们发现古村落重生再造及环境景观改善的可能性并做出可行性规划。”我从带队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助教那里了解到,“这就需要同学们用心观察与思考,方才可以精准呈现作品。”

一头扎进这些倚山傍海而建、却似被时光遗忘的神秘古朴村落的真实里,成为同学们这次下乡实践的日常状态。

面朝大海,背靠君山的君山后村和柳厝底村位于平潭岛东北部,范尔蒴和曹量两位老师带领40名同学对12条村落街道,4个广场,6个石头厝民居,1个鲍鱼场展开调研测绘。

“出发前,带队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到老乡的家里坐一坐,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去发现村落和这些古老房屋背后的故事。”钱慧彬同学在回忆当时考察过程中提到令她印象最深的见闻:柳厝底村子最东边有一个较大的广场,原来是村里人用来办红白喜事的地方,后来随着年代的变迁和生活所需,加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建筑,于是大广场变得越来越小,现只用来办白事。平时的广场大多被村民用来当做停车场,傍晚太阳下山以后村里的老年人也会聚集到广场中央聊聊天。